首页 >> 秀友百科词条 >> 新媒体新应用 >> 教育改革的方向

教育改革的方向[编辑]


概述
中国的教育改革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雨,已经形成以高考为主的应试教育集团,应试教育也是目前目前中国教育的主流,可是由于应试教育本身存在缺陷,历年来被教育部门以及广大群众所诟病。教育改革也会起了新征程。

1.教育改革一直是中国当代教育最大的话题,教育改革怎么改?想要把人才怎么培育成什么样子?培育的人才能够做些什么?这些都是教育改革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可是受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模式,教育改革中的许多要求都被提高了。

基于国家国情,人口众多等原因,中国的教育改革每一步都十分艰难,在最近十几年,教育部一直在找各种方法推动教育改革,使其能够适应中国当代建设的步伐,培养新时代特色人才,能够为国家所用,为人民所用的。可是收效甚微,虽然培养出大量人才。但是这些人才的归宿却没有妥善安排,致使其大量流失到国外。以至于有人嘲讽道,清华北大是给外国人培训人才的地方。教育部也明显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推出了一系列人才挽留计划,确实也有一定效果,但是不够国家发展的所需要的人数,有网民在网上发了一句话,大意是中国不缺人,但是确实缺人才。当我读到这句话,深思了许久,想国家的人才究竟去了哪里?国家真的没有人才,知道我就看到了清华北大的人才委培等计划,我才懂得,中国有人才只不过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和发展的机会。

2中国现代教育是基于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发展起来的,至今已过去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的近代教育史命途多舛,几经风雨,但是为中国培养的大批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教育改革,中国绝对不可能发展成现在这样,教育才是国家的基础。

3.以史为鉴。教育改革往往伴随着重大发展基于,教育改革是一个新时期的基础,因此,教育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无论哪个时期,哪个时代,教育都应放在首位,他决定这个国家,民族未来的高度。那么教育应该怎样进行改革,我觉得可以基于以下两点  1.对人才尽其可能的做到开发潜力,让其展现天赋。 2.培养人才应给其找好归宿,让其有发展才能的位置。

4.如何能够发掘人才潜力,这一直中国现代教育改革工作者所思考的地方。个人觉得可以这样思考,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天赋,我们应该在一定的框架内给予他自由学习的空间。教改的重点一直围绕着高考,这种方式没有太大错误,但是确实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个人观点,高考虽然是重点,但是应该基于整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当前形势和未来趋势。因此,教改的重点应该是社会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前景,对症下药。有了这个前提,我们便好进行下列工作。

5.教育改革的基本策划(个人观点)。一.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再被局限,例如。将初.高中合并,不再区分年级,按个人能力分班。课程中语数为必修,其他选修,至少有一门体育类或者爱好等等。同时每门学科不再设立满分。考试按分级考试,达到要求会增加总成绩分数,同时增强德育,对于品德高尚者可以给予一定分数奖励,交由班主任裁定,毕业时,要求总分450分以上才能毕业,超过450分可以到报考大学,后再根据总成绩进行分类。等等

6.给人才提供就业平台,应有国家的相关部门和企业达成协议,对应届大学生和技术型学生提供就业保障。使其能够有施展才能空间

参考资料: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扩展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分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方式改革等多个方面。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进西学,推广新式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01年,刘坤一与张之洞联衔上凑提出"兴学育才"、改学制、变科举、立学堂,仿日本学制。1902年8月15日,清廷颁布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拟定《钦定学堂章程》,称为壬寅学制。由于该学制制定仓促,公布后遭到诸多批评,因而未能实施。1904年1月13日,清廷颁布张百熙等人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称为癸卯学制,为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法定近代学制系统,标志着近代新式教育制度的确立。1905年9月2日,清廷下诏宣布自次年起,科举制度废止。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亦正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造就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此后,新式教育在中国各地得到迅速发展。
相关词条:

中国教育改革。

合作编辑: 汤宇杰 

秀友百科词条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5

编辑次数:0历史版本

创建者: 汤宇杰

最近更新:2018/5/15 9:21:08

关于秀友百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 常见问题

秀友百科是网络营销能力秀指定的教学实践平台

深圳市竞争力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