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秀友百科词条 >> 秀友原创精品 >> 厚美学

厚美学[编辑]


概述
厚美学表现出了中国文化异常深固的根性色彩,不仅形象地反映出中国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发展演变,而且更真实地映象出了中国社会自然环境、哲学观念、社会文化生动倒影,成为最能体现中国民族的审美意识。

以下为本词条的阐述:溯源篇主要是对美学“厚”范畴之所以产生的文化环境及美学渊源做背景式的描述和阐释。一方面放眼“厚”范畴产生的外部大环境,从自然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方式、民族社会心理、血缘宗法制度等方面探寻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与“厚”观念的血肉关系;另一方面,从美学内部空间生发,寻绎阴阳美学、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为美学“厚”范畴提供的不同营养和各种影响。历史篇在探究“厚”范畴观念萌起的基础上,分别回顾了诗歌美学、词话美学、书画美学等领域“厚”范畴的主要发展历程,以及在这些历程中所衍生的各种重要观点。在论述中既对不同艺术形式中的相关理论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同时也注意了同一艺术形式中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希望在纵横交织的网络图谱中,大致勾画出美学“厚”范畴演变的历史真面。理论篇侧重于对“厚”范畴本质性、规律性特征的探寻和理论体系的摸索。我们对美学“厚”范畴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文艺活动的种种方面做了横向的抽象,发现其理论内涵贯穿了从作家,到创作,到作品,再到接受的全程,因此我们在充分尊重这一理论事实的基础上,分别深入讨论了它对创作主体的人格规范、创作中的实现方法、作品中的表现形态和鉴赏中的审美特征,初步搭起了“厚”范畴一个相对完整的独立框架和自融自恰的理论体系。作为一个反映作品风格形态的美学范畴,“厚”呈现出一种阴阳参融、刚柔并济的美学品格,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艺术重柔美、尚含蓄的整体倾向,并成为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审美传统。

参考资料: 1、 “闲”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人生 2、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 3、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 4、中国诗学理论中的“法”范畴 5、徐复观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论评 6、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
扩展阅读: 1、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 2、《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 3、爱默生的神人一体自然观与美学观
相关词条:
合作编辑: 殷权 

秀友百科词条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0

编辑次数:0历史版本

创建者: 殷权

最近更新:2018/11/11 7:20:23

关于秀友百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 常见问题

秀友百科是网络营销能力秀指定的教学实践平台

深圳市竞争力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