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本词条的阐述:溯源篇主要是对美学“厚”范畴之所以产生的文化环境及美学渊源做背景式的描述和阐释。一方面放眼“厚”范畴产生的外部大环境,从自然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方式、民族社会心理、血缘宗法制度等方面探寻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与“厚”观念的血肉关系;另一方面,从美学内部空间生发,寻绎阴阳美学、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为美学“厚”范畴提供的不同营养和各种影响。历史篇在探究“厚”范畴观念萌起的基础上,分别回顾了诗歌美学、词话美学、书画美学等领域“厚”范畴的主要发展历程,以及在这些历程中所衍生的各种重要观点。在论述中既对不同艺术形式中的相关理论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同时也注意了同一艺术形式中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希望在纵横交织的网络图谱中,大致勾画出美学“厚”范畴演变的历史真面。理论篇侧重于对“厚”范畴本质性、规律性特征的探寻和理论体系的摸索。我们对美学“厚”范畴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文艺活动的种种方面做了横向的抽象,发现其理论内涵贯穿了从作家,到创作,到作品,再到接受的全程,因此我们在充分尊重这一理论事实的基础上,分别深入讨论了它对创作主体的人格规范、创作中的实现方法、作品中的表现形态和鉴赏中的审美特征,初步搭起了“厚”范畴一个相对完整的独立框架和自融自恰的理论体系。作为一个反映作品风格形态的美学范畴,“厚”呈现出一种阴阳参融、刚柔并济的美学品格,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艺术重柔美、尚含蓄的整体倾向,并成为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审美传统。
秀友百科词条内容均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