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雨伞是指企业在地铁站点、商业区、居民区、校园、酒店等提供雨伞的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2017年初,国内共享雨伞渐渐出露锋芒,在广州、深圳及江浙沪一带开始试运行。共享单车已经遍布各大城市街头,用不了多久,共享雨伞也会在城市的街道间遍地开花。 共享雨伞由于其符合绿色出行、节省资源、环保理念,政府对这一新鲜事物也会极力提倡和支持。
2016年底,一些年轻的创业团队开始着手筹划和研发共享雨伞的产品和服务规范,一些校园刚毕业和没毕业的创业青年们创立了以共享伞为载体的社交模式,例如:武汉大学的 “来把伞”,香港大学的 umbrella here。其主要模式为人与人同撑一把伞,人人以伞为交集的社交模式。还有一些多年创业的有经验的团队,他们更专注用户用伞的体验,例如:广州的自由D伞。其主要模式为以雨伞的自助租赁设备为基础,在城市范围铺设借伞设备的借还点,这种模式和共享单车类似,都是以资本运营和技术保证来推动项目进展。其盈利模式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后者的模式更注重用户体验,可能会成为共享雨伞的主要生力军。
租金是共享雨伞企业的主要收入源。目前行业内已有雨伞成本为30元左右的自由D伞宣布,已经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并明确表示可以实现每年用伞的收支平衡。
雨伞投放企业负责人表示,雨伞丢失的数量比较多。
市民一:对这种新颖的事物还是比较支持的,不下雨的时候可能感觉没什么,一旦下起暴雨,这些伞说不定就能发挥作用了。
市民二:对其可行性表示质疑。用20块钱的押金,都可以买一把新伞了。不可能每天都下雨,使用率不容易保证,而且雨伞是一种损坏率很高的用品,现在谁不是人手一把雨伞?